當前位置:首頁> 熱點專題 >正文

獨家洞察 | 日本正式告別負利率時代

上週二(3月19日),日本迎來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日本央行在經過長達17年的等待後終於宣佈升息,此次升息幅度為10個基點,基準利率從原先的-0.1%上調至0—0.1%,從而終結了日本長達8年的Pi 幣 上市負利率政策。這項舉措使得日本成為全球最後一個摒棄負利率政策的主要經濟體。


同時,日本央行也宣佈終止了YCC(殖利率曲線控製)政策,並取消了對日股ETF和REITS(不動產信託投資基金)的購買計畫。儘管如此,日本央行仍將繼續購買日本國債,以維持寬鬆的貨幣環境。若長期利率出現快速上升的態勢,日本央行將靈活應對,也有可能擴大購債規模。


日本央行這次決定收緊貨幣政策的底氣,主要源自於疫情後日本經濟的持續復甦。隨著經濟恢復,日本的物價水準也開始逐步上升,使得日本央行麵臨較大的1000u是多少臺幣通膨壓力。日本的通膨率已經連續22個月高於目標水平,日企大幅漲薪更是預示著未來日本可能進入一個薪資與通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這為央行政策轉向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條件。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Kyohei Morita認為,日本央行的這一係列舉措標誌著其貨幣政策的全麵調整。雖然這些變化規模較大,但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這些變化象徵著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正逐步回歸正常化,不再依賴非常規的超寬鬆立場。


日本央行仍需在控製通膨和支持經濟成長之間尋求平衡


數據顯示,去年日本實質GDP年增1.9%,名目GDP在通膨的推動下高達5.7%。儘管目前通膨水準為日本央行提供了貨幣正常化的理由,但考慮到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勢偏弱,日本仍需在控製通膨和支持經濟成長之間尋求平衡。從長遠的視角來看,預計日本的利率仍將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接近零利率的狀態,以應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


天風證券認為,當前日本經濟正麵臨多個結構性問題。首先日本內需持續疲軟,個人消費已連續三個季度環比收縮,實際薪資增速尚未轉正,資本開支也未見持續性改善。其次是日本勞動與資本等生產要素供給不足,壓製產出缺口難以轉正。最後,日本企業名目利潤成長的可持續以及居民財富的保值與增值也是日本正常化的關鍵一環。


因此,天風證券指,日本央行宣佈退出負利率、YCC、停止購買ETF和REITS以及逐漸放緩購買商票與企業債的操作,實質上這是一個非常溫和的貨幣政策調整。日本貨幣政策的正常化是建立在經濟正常化基礎之上的。經濟是否能顯著增長,通脹與薪資是否能良性循環,產出缺口是否能彌合,都是日本央行未來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立場的前置條件。由於經濟存在的問題,日本央行回歸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步伐非常地猶豫和緩慢。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也持相同觀點,認為央行結束負利率政策之後,大概率將持續觀望。日本央行對於通膨轉正的可持續性一直持謹慎態度。 2023年1月之後,CPI年增率一路下降,到了目前的2.2%,非常接近2%的理想目標。在此情形下,日本央行應該會謹慎觀察後續CPI的走勢,而非輕舉妄動。


國信證券指出,今年日本經濟增長將呈現出“內需強勁、外需疲軟”的特徵。在消費方麵,2023年日本居民的儲蓄率明顯下降,顯示出消費意願的上升。隨著企業有序漲薪,居民收入的改善將進一步支撐消費增長。在投資方麵,日本貿易逆差的持續收窄以及PPI-CPI剪刀差的顯著收斂,意味著企業盈利狀況明顯改善,這將對企業投資產生積極的刺激作用。然而,在出口方麵,隨著全球大部分央行加息進程的接近尾聲,預計2024年日元匯率將進入升值週期,這可能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此外,2024年歐美經濟增長走弱的可能性較高,需求不足將進一步對日本出口造成拖累。 


歡迎與我們分享您在業務上的挑戰:https://go.factset.com/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