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揭露了2023年報,自披露以來已跌去13%,創2020年10月以來的最低點,一向穩健的長實怎麼了?
財報顯示,2023年集團營收為472.43億港元,萊特幣分析年減16.15%,股東應佔利潤為173.4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0.2%。 1、物業銷售部分大幅下滑,2022年物業銷售整體營收為257.56億港元,而今年錄得131.53億元,年比幾乎是腰斬式下滑。尤其是香港下滑的幅度最大,從145.1億港元下滑至58.4億港元。狗 狗 幣 特 斯 拉
香港業務貢獻20.8億的獲利,大陸貢獻22.3億獲利,海外貢獻1.5億獲利。
管理層表示,已簽訂合約但尚未確認物業銷售如下,香港從34.4億回升至83.16億,而內地由於沒項目了,年底從34.59億變為6400萬。海外業務從1.96億成長至39.38億。
另值得一提的是,主業物業銷售營收腰斬,拖累集團整體收入下跌16%,但跌幅少於盈利跌幅的10%,在於集團從新加坡買家於交易告吹後沒收了20億訂金,獲得意外之財。萊特幣行情
根據報導,長實於2022年9月以207.66億元,出售位於波老道21號,名為「21 BORRETT ROAD」的發展項目,估計收益約為63億元,而買家為新加坡華瑞資本。
2、2023年,物業整體收入從58.43億上升至59.09億,主要貢獻成長的地區是海外,從3.96億上升至5.78億,香港和內陸的物業租金收入都是下滑的。
3.集團酒店及服務套房業務受惠於香港旅遊回升,盈利貢獻增長,香港酒店業盈利從7.64億元上升至16.52億元,比特幣 新聞 網而內地酒店收入從1.97虧損縮窄至1.27億元。
從整體來看,由於疫情和地產下行週期,長實仍未走出影響,獲利受損也是預料之中,但還不至於近幾日股價大跌成這樣。
真正令投資者沒想到的是,董事會選擇減少派息,全年派息每股2.05港元,比2022年每股派2.28港元減少了12.4%,總派息金額較去年的82億港元減少至72.76億港元。
特別是管理階層在財報中提到,公司低資本負債比率,充裕流動資金,在高利息環境下,usdt 詐騙 ptt穩守利攻之獨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長實近4年第二次減少派息,上一次是在2020年中,當時股價大跌超8%。而長實作為一隻現金流強勁,債務壓力不大的穩定地產股來說,兩次減少派息無疑會改變公司的中長線投資邏輯,既然有一次減少,現在第二次減少派息也來了,地產週期仍未結束,往後利潤還有受壓的可能,往後是否還有第三次減少派息呢?
所以,派息金額減少纔是真正令股價大跌的主要原因,但換個角度想,若業務下行期時,公司壓力大減少派息,往後再提升金額也可以理解。但從財務數據來看,長實仍有能力維持照常派息,可以不減少金額。並且,去年長實集團回購了4,555萬股,總股本減少約1.5%,涉及金額19.7億元。股本減少了,但每股股利減少了,這引起部分股東質疑管理階層的做法(2022年回購了4,934萬股,涉及金額24.7億元)。
2023年集團淨利率為24.4%,2022年為27.3%,下滑近3%。集團資產負債比率從2022年的23.5%下滑至21.5%,負債壓力下滑了。據公司財報顯示,若計入公司在銀行的定期存款425億港元,公司淨負債隻為124億元,負債淨額與總資產淨額比率約為3%。
截止去年底,公司流動資產有1824億元,前一年為2098億元。一方麵是公司有能力繼續維持去年的派息金額,但換個角度想,公司為什麼要因為少派息10億港元,傷了投資人的心呢?
由於李家有豐富抄底優質資產的經驗,李家減少派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準備抄底市場上的優質資產,所以這樣說也能說得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長實首次減少派息後,於2021年宣佈以170億從李嘉誠基金會收購資產,並以每股51元發行3.33億股代價股份支付。同時,長實宣佈以每股51元回購了3.33億的股份。
在這筆交易完成之後,大股東持股從36%增加至45.03%,截止去年9月,持股進一步成長至47.8%。當時,李家的關聯基金會大額收購股份,加上每年回購股份股本越來越少,引起市場關注,李家是否有私有化長實集團的意願?
由於有先例,減少派息的第二年李家就入場,這次又是減少派息,股價大跌,地產下行週期拐點仍未到,業績還有下行的壓力,李家將戰略逐步轉向海外,股價跌多了是否會引起李傢俬有化?但同樣,在2021年時李家沒有私有化,這次說不定也不會。
這次減少股利引發大跌,與港股其他高息股減少派息大跌一樣,這再次說明,看似穩定的高息股,若是減少派息,市場的邏輯就發生變化了,高息股跌起來也能跌很多。現在的長實仍有7%的股息率,比其他高利股好一些,但地產還是下行趨勢,似乎又是個股息陷阱。